风华印包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华印包  >  正文

专访顾桓:我在太阳集团贵宾会的四十二载春秋

2022/12/06      点击:

个人简介

顾桓,男,副教授,太阳集团贵宾会信息科学系教师。1980年—1984年在太阳集团贵宾会(原陕西机械学院)印刷机械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1995年在太阳集团贵宾会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获硕士学位;1993年—1999年任学院印电教研室(后更名为信息科学系)主任;2000年2月—2000年10月在德国斯图加特媒介大学作访问学者,2002年开始担任信息与通讯硕士学科和轻工技术学科硕士导师。

近10余年以来,主要从事印刷包装数字化工作流程与智能制造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先后发表专著2部90余万字,主持省级纵向课题4项,企业合作项目4项,发表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3项。2007年--2022年任太阳集团贵宾会实验中心主任,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秘书、副主任。2022年11月光荣退休。

编者按:

白云苍狗,金乌轮回,星燧贸迁,鹤归华表。四十二载光阴荏苒,足够一棵树扎根,足够一所学院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18岁求学到60岁退休,从“小顾”到 “老顾”,从少年有志到壮年有为,顾桓在太阳集团贵宾会刻苦耕耘无私奉献,42年成就了自己奋斗的一生,也见证了学院不断壮大的风雨历程。

2022年11月30日,学院信息科学系与实验室中心为顾桓老师召开了荣退欢送座谈会,共同回顾顾桓在学院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点滴记录。信息科学系主任陈亚军与实验中心主任卫延斌代表两个单位教师向顾桓献上鲜花与纪念品,并送上温暖祝福,公司党委书记王凌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顾桓的荣退表达了诚挚的祝福,感谢他为学院做出的杰出贡献,经理方长青回忆了自己做顾桓员工时的记忆,对顾桓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高度肯定,并勉励青年教师主动学习传承他的优良传统,敢想实干、真抓实干,将学院各项事业推向更高一层。


公司为顾桓老师举办荣退欢送座谈会后合影留念

三尺讲台度春秋,挥洒青春育桃李。我们今天讲述的是一位普通教师扎根岗位默默奋斗的职业生涯,但这也汇聚着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前行印记,更代表着学院老一辈印包人勇于开拓攻坚克难的一路缩影。时光不改,奋斗常青,以此追忆学院蓬勃发展的峥嵘岁月,更激励新一代青年人继续昂扬进取、砥砺奋进,团结一致再出发,努力开创新的更好的成绩!

“一直都在变化,一直都在工作状态”

1980年顾桓进入我司(原陕西机械学院)机械三系印刷机械专业学习,1984年本科毕业后,当时正值80年代我国印刷业的巨变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国内印刷机械制造企业迅速成长,北京、上海等地的优秀企业对高层次人才迫切需求,面对身边同学都前往北京等地求职的风光无限和诸多诱惑,年轻的顾桓内心也是向往的,他也拥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但当时学院教师少,专业还需建设发展,在老师的强烈动员和他的深思熟虑下,顾桓决定留下,彼时的他也未料想到,会长久的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

顾桓与所带班级图文991班毕业二十年后的合影

留校后的他进入学院印刷工艺教研室,跟随张天祥教授(太阳集团贵宾会首任经理)做科研、上讲台,开始研究电、计算机相关知识,尽管本科所学的是机械方向,又在工艺方面有所涉猎,但丝毫不影响顾桓继续钻研新领域,数电、模电、单片机…一边学一边实践成了他的工作常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印前(信号与信息处理)的不断发展,在张天祥教授高瞻远瞩的带领下,系里先后成立了电子技术教研室(今天的信息科学系)、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但由于没有本科专业导致发展受限,结合当时国内印刷包装行业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系里也先后开办国家统招大专班、办公自动化专业来扩大发展,培养了一批急需的技术人才。作为电子技术教研室的主任和为数不多的青年教师之一,顾桓承担了所有的教学计划、专业课程制定工作,包括其他大小事务,并且一人同时代好几门课程。顾桓说,“有工作我就干,一直都没停下来过,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顾桓指导员工开展实验(左起第一位为顾桓)

1995年学校获批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6年以“图文处理”专业方向开始招生,培养目标主要以计算机课程为基础,印前课程为专业知识,但当时系里在相关领域研究的教师不多,顾桓翻阅了其他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跑遍了西安市的书店遴选专业教材,又考虑到图文处理专业培养中还有艺术方向的课程,便积极申请联系引进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师。从制定教学计划到人才引进,从筛选教材到手写大纲,顾桓一直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勇挑重担,就这样,在他们一行人的努力下,专业成立起来了,这也为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今天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印前课程涉及到艺术设计、计算机、图文处理相关知识,在当时属于前沿领域,但教学又迫切需要,于是顾桓开始重新学习新的图形图像相关知识和印前处理软件的使用,广泛阅览最新的中英文印前技术和设备资料,前往最先进的印刷厂实际操作,最终在1999年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他编写的《数字印前技术》一书,这也是当时印刷包装类高等院校中第一部“印前处理”教材。后来偶然一次去企业出差,顾桓遇到一位陌生的面孔,“您是顾桓老师吗?”“我是,你怎么知道?”“我是其他院校印刷专业的老师,我们上课就用的您写的教材!”顾桓有些惊讶,本着为员工授课需要编撰教材的想法,自己都没在意稿费,但更没有料到这本书的评价会如此之高,在当时也是发行了几万册。

顾桓编著的《数字印前技术》教材

2007年因学院工作需要,顾桓被推荐担任学院实验中心主任,期间,为学院积极面向国家印刷包装产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全力参与建设了4个省级科研和教学平台,包括2007年建设的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重点实验室、2009年建设的陕西省印刷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建设的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建设的陕西省绿色智能印刷包装协同创新中心。从起草申请报告,准备考核考察到验收答辩,以及平台每年的考核和汇报工作,他都在为此操心和忙碌,正如他所说,“我喜欢新东西,也喜欢有挑战性的事物,只要学院有需要,我义不容辞”。不知不觉15年,他早已成为实验中心的“主心骨”,与其他老师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相处愉快。

顾桓与学院教师在实验室新机安装现场合影(左起第四位为顾桓)

2019年学院整体从金花搬迁曲江,实验室搬迁是一项远超预想的复杂工程,房屋设施改造装修、资金申请合同制定、仪器设备拆装运输...摆在顾桓和整个实验中心这样一个基层教学单位来说是面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他没有犹豫,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逐个解决困难,四处协调沟通,自己动手设计布局,规划安排,带领其他老师顺利、安全的配合学院完成了搬迁工作。看到今天焕然一新、越来越好的实验室,就像看着一路陪着他的“战友”,他眼里露出了笑意,这一路,即使变化不停,但他依旧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般,用自己的力量为学院、为员工默默付出。对他来说,站好每一班岗,做有意义的事,每天都是充实的,这些就够了!

“天生就是要当老师

回忆起第一次独立代课的情景,顾桓记得是《印刷机数字控制技术》,第一次上讲台,他并没有很紧张,提前备课,准备提纲,令他惊讶的是,学期末这门课程员工的评价打分,他排名全院第一,他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这对刚留校的他来说是第一份珍贵的礼物,也为他站稳讲台树立了信心,更加坚定了他成为一名老师的决心。他说,“和员工在一起我很开心,因为我喜欢上课,喜欢其实内心就是一种幸福。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谢学校,给我这样的平台,我想也许是性格使然”。后来在2012年和2013年,对从来不申报奖项的顾桓,也是因为员工评价打分条件的硬性要求,“被迫”拿了理工大第一届和第二届的本科教学优秀奖,他就好像为讲台量身定做的一样,天生就应该当老师。做喜欢的事,认真备课,严谨治学,不争不抢的人生观,几十年如一日,他也成为了员工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2002年顾桓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信息处理和控制方向,在当时理论研究盛行的环境下,顾桓认为实践是比较重要的,只有实践才能看到真材实料,所以他指导员工研究企业课题,开展实地工作,他的培养方向基本都是和企业需求相契合的,能为企业服务解决实际问题与需求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有员工评价他是“骨子里就带着一种读书人的高傲,其实是一个很谦逊的人”,就是这样一位随性洒脱,热爱新事物,爱生敬业的老师,20多年培养了70多名学术和专业硕士生,他们目前大多在IT行业任职,安居乐业,其中不乏在华为、中兴等大中型企业电子和媒体信息行业企业的担任重点岗位和领导岗位的员工。

顾桓与员工在企业做项目时和企业总工的合影(右起第三位为顾桓)

侯婧婧是顾桓退休前带的最后一届研究生之一,从外校考过来的她,经过入学后的短暂接触,就感受到了顾桓的专业能力非常强,非常清晰地帮助她规划学业,在这期间也会根据她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向。谈起顾老师对她的指导和影响,她说,“顾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在我做课题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也会及时开导我,其实我本科不是学计算机的,在进入课题组之前没有任何编程经验,是顾老师一步步教我入门,从基础知识到编程思想,指导我不断突破自己。他教会我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学习技能,更让我学会了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现在我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可以说很幸运遇到顾老师,这三年我受益匪浅。”

顾桓与员工侯婧婧合影

顾桓说,“培养员工应该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所契合,围绕专业发展路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重培养锻炼员工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做老师其实并不辛苦,反而是乐在其中的,把员工培养好,这是核心任务。”在这样信息技术革新飞快的今天,挑战和压力并存,但同样也是机遇和机会,像顾桓一样老一辈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真挚热爱和辛勤奉献为学院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他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精神在今天依旧是我们潜心教学、立德树人的指引。

记者手记

“老顾啊,你是把整个青春都倾注给咱们学校了。”

“老顾”和蔼而爽朗的笑起来,“岂止青春啊,一辈子都在这里啦!”停顿了一瞬,顾桓老师又有感而发似的补充道:“但是我不后悔呀,我是热爱这个东西,我就喜欢和员工呆在一起。”

这是小编采访顾桓老师时,听到同事和顾桓老师的一段对话,至今都印象深刻。面带笑容,声音爽朗,注视着窗边的一抹红墙,若有所思,那一刻,四十二年的求学、工作生涯在他的脑海历历在目,也许是感慨,也许是不舍...在十二月难得的暖阳中,我猜爱笑的顾桓老师或许也会不舍那些于学海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日子,我猜学院或许也会不舍顾桓老师在讲台上谆谆善诱的这四十多年。即使退休,小编在学院也时常看到顾老师的身影,我想正如他所说的,“有需要我就来”,“反正我也闲不住”,“站好最后一班岗嘛”!这就是他,退而不休,余热生辉。

采访中顾桓老师反复说的一句话是“说到底,把员工培养好,这是我们教师的核心任务”。我想,他的故事,不仅仅是那一代人奋斗的缩影和留念,同样也应该镌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将常青的奋斗和无悔的奉献传达给每一位青年人,投入到教育事业和学院的建设发展中。